□本報記者張馳本報通訊員塔娜
  從今年7月1日到11月初,中國第二支駐利比裡亞維和警察防暴隊在利比裡亞執行任務已經100餘天。身為隊中為數不多的女隊員,莎日娜的作用不可或缺,護士兼出納,還擔任“心理咨詢師”的角色,及時發現隊員的不穩定情緒併進行心理疏導,一天下來不見她閑著。夜深人靜的時候,她才能忙裡偷閑,記錄下思鄉情緒,以下是她11月10日的日記:
  今天,天氣十分陰沉,仿佛為即將到來的大雨積蓄著能量,褐色的地面,灰黑的天空,一切都在靜滯中,只有蜥蜴偶爾從房頂爬過,發出噼里啪啦的聲響。
  中午給家裡打電話,女兒說正在幫姥姥搗韭菜花,這才意識到自己遠在炎熱的非洲,而相隔萬里的家鄉,已是深秋了。每年秋天,母親總會製作好多小菜,給冬日單調的餐桌增添新意,孩子們愛吃,自然也是母親堅持下去的無窮動力。
  母親是一個能幹樂觀,對生活充滿熱情的人。她深信“有巧思,無難事”,即使在物資匱乏的年代,也總能把粗食布衣做到極致,我們姐妹也因此得到了鄰裡、同學無數艷羡的目光。
  記得我剛報名參加維和時,征求爸媽的意見,老爸說:“放心去吧,機會難得,我負責接送孩子。”問到母親,她沉默了一會兒說:“你的事情,自己定吧。”
  臨行前,我忙著整理行裝,母親插不上手,坐在沙發上看著我進進出出,幽幽地說:“老二,別說孩子想你了,你走了,媽也想你。”“想我什麼?”“想你幹活。”母親直白的回答把我逗得哈哈大笑,母親也跟著大笑。是啊,小時候是母親照顧我們,當她漸漸老去,我便成了她生活的拐杖,打理家常瑣碎。在一起生活了40年,我一走要一年,母親多少會有些不適應。
  一天,母親去早市買菜,回來時興衝衝地對我說:“二子,看媽給你買了什麼!”我一看,原來是一大包的乾炒大豆。母親說:“我都琢磨好幾天了,非洲熱,別的不好帶,大豆硬,抗吃、頂餓、還有營養,當零食吧。”看著母親斑白鬢角微微滲出的汗珠,我慌忙應承下,眼熱了,心裡酸酸的,出征的豪情滿懷中隱隱多了些許不舍。正如母親所料,她的大豆,成了我們在非洲相當奢侈的國產零食。
  兒行千里母擔憂,養兒方知父母恩。當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時才更加感同身受,體味真切。年近八旬的母親到了該有人照顧的年齡,但為了成就我的夢想,還在替我承擔著照顧孩子的責任,每每想到這裡,我總是心存愧疚。人生也許就是在捨得之間的一種糾結,而也正是在這種糾結中,讓我們更多地去思考、更多地去體味、更多地去珍惜。
  11月10日晚 於格林威爾
  (原標題:我是媽媽永遠的牽掛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d21gdubd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